Discuz! Board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简述“古代中藥發展历程”

[複製鏈接]

1105

主題

1105

帖子

3333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33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8-23 16:25: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中國古代,關於藥物發源的傳说颇多。“宓羲氏尝味百藥而制九针”1“神农尝百草”與“伊尹制汤液”2”的傳说反應了中华先民熟悉和用藥物的發源。基於考古學、民族學、生物學和古代文献記录等诸方面综合钻研,一般认為中醫藥的常识發源於原始社會。颠末世代人們無数次测驗考试和履历堆集,逐步得到了辨别食品、藥物和毒物的常识,并成心识加以操纵。跟着人們更多的出產和醫療實践,逐步發明了愈来愈多具备藥用價值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并堆集成长了藥物常识。

一、初期的藥物常识記录。藥,《说文解字》释為“治病之草”,明白指出“藥”乃治病之物。跟着文字的發生和利用,人們起頭把藥物常识用文字記實下来。今朝所知最先的“藥”字,出自数千年前古钟鼎類铜器上铭文(即金文)。自西周今後,“藥”字利用增多,

如《書經》”3“有“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易經》有“無妄之疾,勿藥有喜;無妄之藥,不成试也”;

《礼記·曲礼》有“醫不三世,不平其藥”;

《周礼·疾醫》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等等。

《诗經》《山海經》《万物》等書中也收载了很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藥,乃至明白記录了某些藥物的療效;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摄生方》等简帛中也存在大量藥物组方療疾的記录。

二、藥物复方的發生。我國藥物复方的發生不晚於年龄战國時代。古代對付藥物复方的称号,初期多以“齐”“和齐”或“和藥”称之,見载於《周礼·天官》“4”《世本》“5”等。古代复方有多種剂型,汤剂只是此中之一。今朝還没有充實根据阐明汤剂是我國中藥复方發生的独一标記。如,以复方見称最先的方書《五十二病方》中記录的和剂中,有的是将藥物研细和合,有的用水和煮,有的以藥汁合搅,有的以藥和酒,并没有自力的汤剂称呼,書中的“汤”指外用的藥汤水。

3.“藥品”的記录。藥品一词,据考据初次見载於元朝的《御藥院方》(以宋金元三朝御藥院所制成方為根本體例),記录御藥院的本能機能以時剂和藥品,以進御和供奉禁中之用”。以後,跟着現代藥品辦理轨制的創建,藥品的寄义產生了扭轉。

一、“本草”的寄义。“本草”一词,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按照現存文献考据,“本草”之名,始於西汉晚期。《汉書》之《平帝記》《郊祀記》《楼护傳》均有記录。

“本草”的寄义,一是指中國傳统醫藥學中的藥物。 “本”在《说文解字》中训為“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草”本字作“艸”,训為“百艸也”。可見“本”的原始意义是根,“草”则是草本植物的泛称。韩保昇“6”认為“按藥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為诸藥中草類至多也”。是以,我國習氣以“本草”代指中藥。《墨子·贵义》有“譬若藥然草之本”,算是最先以本草言藥者。二是指中國傳统藥物學及藥物學專著。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的序中阐述,认為扁鹊、淳於意、仲景、胡洽“7”等历代名醫用藥“皆修藥性”,為“本草家意”,并援用颜光禄之言,指出“诠三品藥性,以本草為主”。由此可知“本草”還指钻研藥理藥性的專門學問,并與經方有必定渊源瓜葛。

二、“中藥”名称的来历。在我國古代文籍中,傳统藥物多以“藥”“毒”或“毒藥”称呼表述。“中藥”一词,最先記录於《神农本草經》,将藥物按有毒無毒分為上、中、下三品。此中,“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考虑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經”。此處“中藥”是一種藥物分類術語,是相對於“上藥”和“下藥”而言的,專指無毒或有毒,既能补虚又能祛邪的中品藥物。
  “中藥”一词的遍及利用,與外来藥物(特别是西方藥學)的输入直接相干。初期傳入的外来藥物對我國傳统藥學的影响其實不大,并且很快被收入历代本草當中,并付與了中醫藥理论系统的特有內在,丰硕和成长了我國傳统藥學。如《新修本草》“8”最少收载有27種藥材不是中國生產;《海藥本草》“9”收录藥物所注的產地多数是外國地名。
  跟着17—18世纪我國西學东渐速率的加速,西方醫藥输入日趋增多。因為中西藥之間有较着的差别,為便於區别,人們逐步把中國傳统藥物称為“中藥”。如,在清朝末期“醫士”测驗试卷中呈現過“中藥”称呼;近代名醫张锡纯“10”的《醫學衷中参西录》中明白提出了“中藥”與“西藥”的观點及其两者差别。云:“盖西醫用藥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也;中醫用藥求缘由,是重在病之本也。究之标来源根基宜分身,若罹難治之證,以西藥治其标,以中藥治其本,则見效必捷,而临證亦确有掌控矣”。

因而可知,“中藥”一词在20世纪初正式起頭启用,成為我國傳统藥物的称呼;但是,遍及利用“中藥”一词则较晚。在1950年以前,中醫黉舍的教科書中和出書的藥學册本中罕見“中藥”一词作為書名、學科名或機構名称。直到1950年今後,“中藥”一词才大量呈現在行政機構、黉舍、册本、集团和集會的名称上,一向沿用至今。
  “中藥”一词在分歧的汗青時代存在分歧的內在,跟着中醫藥理论實践的成长,其內在不竭得以丰硕,情势不竭获得拓展。汉朝《神农本草經》記录“中藥”重要用作藥物的分類尺度;20世纪初,“中藥”是针對我國傳统藥物的一種称呼;今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藥”是指包含汉族和少数民族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藥的统称。

综观我國藥物成长進程,可以看到其成长轨迹根基上遵守着由简略到繁杂,由初级到高档的纪律產生成长,并與社會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济、科學、文化紧密亲密相干, 是體系的、科學的實践履历的总结,是一個伟大的宝库。

一、历代本草和藥物專著。历代學者在持久醫療實践中不竭担當成长,提炼总结使得藥物品種、法治等日趋丰硕,并著之於文献,即历歐冠盃投注,代本草中。到清朝,經著录的本草古籍达1000余種,@保%Da妹妹5%留@至今的也有400余種。
  現存最先的藥物學專著《神农本草經》作為最經典之作,為後世藥學理论成长奠基根本。魏晋以来,本草學理论不竭丰硕和成便秘治療,长。如《雷公炮炙论》”11“是我國藥學史上最先的炮炙學專著;《本草經集注》”12“丰硕临床用藥內容,開端确立综合性本草模式。唐朝在天下藥物普查根本上修撰的《新修本草》”13“是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也被称為世界上第一部藥典,比欧洲《纽伦堡藥典》”14“早800年。宋朝由國度组织撰修、雕版印刷《開宝本草》《嘉祐本草》等,本草規范得以正确地遍及傳布;《證類本草》”15“包括北宋之前的本草資治療龜頭炎,料,被视為本草文籍继往開来的傳世之作;《承平惠民和剂局方》”16“被称為世界上第一部成方制剂規范,收载大量丹方和制法;金元時代,张元素的藥物專書《珍珠囊》創始以會商藥性、注意临床為重要內容的一種本草方式。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內容丰硕、取材遍及、订正详明、标纲立目、分類先辈、方式严谨,成為中邦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清朝赵學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17“吸取了大量的外来新藥和民間用藥,极大地丰硕了本草學內容。
  别的,在我國古代另有炼丹、炮制、食療、藥用植物等方面的專题著作。如《周易参同契》“18”《抱朴子》“19”,是初期炼丹術的代表作,表白那時中國在化台南茶訊,學制藥方面已趋於领先。《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藥性赋》“20”《本草蒙筌》“21”《炮炙大法》“22”《修事指南》“23”等對後世炮制都颇有影响。《食療本草》“24”對食品醫治、食品判定很有阐扬;《饮膳正要》“25”記录了少数民族食療履历,并記叙了蒸馏制酒法;《南边草木状》“26”《本草原始》“27”《植物名實圖考》“28”等,偏於藥用植物来历、藥材辨别,真伪订正。同時,另有《履巉岩本草》“29”《滇南本草》“30”等一批記录地域藥物的本草專書。
二、收载藥物。历代本草和藥學專著對藥物成长各有進献,收载的藥物不竭增长。《神农本草經》载藥365種,《本草經集注》载藥730種,《新修本草》载藥850種,《本草拾遗》增收《新修本草》未载之藥692種,两者合计1542種,《本草纲目》收载藥物已达1892種(此中植物藥计有1094種,动物藥443種,矿物藥161種,其他類藥物194種)。《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實圖考》等又广补古人所未载之藥。至此,見於藥物學著作記录的藥物数目已达2800多種。

三、制藥技能的成长。我國古代中藥具备久长的用藥汗青和丰硕的用藥情势,制藥技能较為發財。
  對付藥物剂型而言,古代就有藥性决议剂型、從临床用藥需求選擇适合剂型的阐述。早在商朝就有汤剂”31“利用記录,战國時代《五十二病方》記录有丸剂、洒(散)剂。该時代丸剂最為經常使用,呈現有以酒、醋、油脂制丸的技能;《內經》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的記录。
  汉朝张仲景在“因病制剂32”的原则引导下創制了各類藥物剂型,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記录有煎剂、丸剂、散剂治療腰痛,、酒剂、坐剂、导剂、含化剂、滴剂、糖浆剂、軟膏剂、洗剂、栓剂等十余種剂型。
  晋代《肘後备急方》記录有黑膏藥、干浸膏、浓缩丸、蜡丸、熨剂、尿道栓剂等剂型,并起首利用“成藥”這一術語,并有專章阐述。唐代《令媛要方》《令媛翼方》所载“紫雪丹”“磁朱丸”“定志丸”等中成藥至今仍在沿用。
  宋代是我國成藥大成长時代,設立有專門的制藥、售藥機構(和剂局、惠民局)。同時代编著的《承平惠民和剂局方》,收载了大量的丹方及其制备法子,此中成藥775種,丹方791首(按剂型分,丸剂290方,汤剂128方,煎剂2方,煮散剂26方,散剂233方,膏剂19方,饼剂4方,锭剂2方,砂熨剂4方,丹剂77方,粉剂1方,其他剂型5方),被称為世界上第一部中藥制剂規范。
  明朝《本草纲目》收载中藥剂型近40種,除記录丸散膏丹經常使用剂型外,另有油剂、軟膏剂、熏蒸剂、曲剂、露剂、喷雾剂等。明清時代,中藥制剂品種繁多,剂型齐全,官方辦理严酷,其出產與經销获得進一步扩展。
  在给藥路子方面,战國時代除用藥外敷和內服外,就存在有藥浴、熏、熨等法;到东汉時代,给藥路子就多达几十種,如洗身法、藥摩法、含咽法、烟熏法、灌肠法等等。這些给藥法子在後世都获得了保存并有進一步的成长。

1 徐宗元辑存的《帝王世纪》記录。
  2《吕氏年龄·本味篇》記录伊尹“以滋味说汤”故事,伊尹為商朝聞名贤相。
  3 即《尚書》。
  4 記录有“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疡醫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藥、劀、杀之齐”等內容;
  5 古書,記录有“和藥”。
  6 五代後蜀人,主编《蜀本草》。
  7 南北朝時宋醫家。一作胡道洽。广陵(今江苏江都)人。快樂喜爱音樂,精於醫理,终生以挽救為事,以醫術知名。撰《胡洽百病方》二卷,已佚。
  8 被称為我國最先的藥典。
  9 我國第一部記录外来藥物的專著,系唐五代時波斯裔四川人李珣所著。
  10 张锡纯(1860年-1933年),中西醫汇通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現代中國中醫學界的醫學泰斗,被尊称為“醫學實行派大家”。
  11 南北朝刘宋時(公园420-479年)雷斅著。
  12 陶弘景著。
  13 显庆四年(659)在《本草經集注》根本上,由苏敬、李勣等人团體撰写成,又称《唐本草》。
  14 1535年编著,是外洋最先的藥典。
  15 《經史證類备急本草》的简称,北宋唐慎微约撰於绍聖四年至大观二年(1097~1108年)。
  16 宋(公元 1151 年),由陈師文等撰。
  17 编著於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
  18 东汉魏伯陽著。
  19 晋代葛洪著。
  20 明末李中梓著。
  21 明朝陈嘉谟著。
  22 明朝缪希雍著。
  23 清朝张叡著。
  24 唐朝孟诜著
  25 元朝忽思慧著。
  26 晋代嵇含撰
  27 明朝李中立撰。
  28 清朝吴其濬撰。
  29 南宋王介著。
  30 明朝蘭茂撰。
  31 有專家认為指的是食品烹調。
  32 即按照病情選擇剂型。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台灣中醫藥大學交流論壇  

眼鏡片, 床墊工廠, 玫瑰洛神花茶, 養顏茶, 頭髮生長液, 毛髮生長液, 冷敷貼, 通絡祛痛膏, 清肺片, 止咳喉糖, 潤喉糖, 海帶頭, 外用氨糖凝膠, 日本瘦身茶, 治療咽喉腫痛, 去腳皮神器, 搓泥寶, 磨砂膏推薦, 搓泥膏, 瘦身茶, 減肥飲品, 體香膏, 去汗臭方法, 膠原蛋白凍, 中醫豐胸, 蒲公英根茶, 香港腳藥膏, 腳氣膏推薦, 美容飲品, 瘦肚子飲料, 治療胃病, 空壓機, 飲水機翻譯社LPG, 無痛植牙, 牙齒美容, 植牙推薦醫師, 台北牙周病, 植牙推薦診所, 贈品, 禮品, 植牙診所, 人工植牙, Ellanse暴牙, 植牙推薦醫師, 台北牙周病, 割雙眼皮台北植牙, 露牙齦, 牙冠增長術, 乾眼症治療, LBV, 白內障近視雷射石斛, 除皺霜, 養髮液, 黑咖啡推薦, 止痛藥膏, 老虎膏, 美白保養品, 按摩油推薦, 健腹輪, 藏紅花雪蓮護墊貼, 有機黃金奇異果乾, 扶芳茶, 治療甲溝炎, 治療灰指甲, 龜頭炎治療, 止癢藥膏,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睡眠貼, 治療失眠, 清潔泥膜, 深層清潔毛孔,

GMT+8, 2024-11-15 22:27 , Processed in 0.02165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