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藥大學交流論壇
標題:
「山西保德名醫」韩仲成:學用中醫五十年回望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4-5-4 19:30
標題:
「山西保德名醫」韩仲成:學用中醫五十年回望
1948年2月,我诞生於山西省保德县韩家川乡官局村。
1954年夏,我的母親因被狂犬咬伤,不幸患破感冒而逝,年26
廚房清潔神器
,岁
去疤藥膏
,。次年,我的奶奶患臌胀之證,治療無效離世。尔後,年7岁的我腹部长了三处疖肿臁疮,經本地中醫的耐烦醫治,以草藥煎汤,內服外洗终极治愈,但我腹部至今仍留有三处伤疤。
這几件事激起了我進修中醫的意愿,立下了濟世救人的志向。我的曾祖父是针藥兼施的土郎中,长於以针灸治療常見疾病,家藏《针灸甲乙經》和一本手手本《集驗良方》,而這恰是我最初見到的中醫發蒙书。
自學之路
1966年,我18岁,方初中结業,便走上了自學中醫之路。在阿谁骚乱的年月,我在家频频翻看中醫书,把《藥性歌括四百味》《汤頭歌诀口语解》和《濒湖脉诀》背诵得倒背如流。
1971年,我借调到山西省卫生厅藥械处事情,卖力醫療器械設備事情。在山西省卫生厅事情時代,我结識的大可能是文革前的老牌大學生,尤以醫學院校结業的占多数,出格必要一提的是山西省卫生厅中醫处的罗永康处长,他是山西省五台人,一
男士抗皺面霜
,名德高術精的老中醫,和颜悦色,很是關切年青人的發展。罗处长将本身收藏多年的《中醫學概论》一书赠给我,說這本书是1957年南京中醫學院受卫生部拜托,由印會河主编的天下首部體系的中醫高档院校课本。我大喜過望,從此将印會河的名字铭刻於心中。
▲1981年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前左任應秋傳授,中印會河傳授,右王绵之傳授,後左李庆業傳授,右韩仲成。
在山西省卫生厅,我用了三年業余時候,自學完北京中醫學院的油印课本。對四大經典選读熟记,碰到問题随時就教身旁的中醫教員,對付重點册本和篇章,如《醫宗金鉴》中的《妇科心法》《伤寒心法》等篇章,我天天频频读、當真读,并連系临床實践,體悟其义,践行“念书百遍,其义自見”。
肄業之路
1976年,國度提拔最後一批工农兵上大學,组织举薦我去山西醫學院。颠末沉思熟虑,我决议抛却此機遇。1977年4月,我走進山西省第八期西學中班。王世民教員是咱們西學中班的班主任,卖力讲中藥學和丹方學。其他各科讲课教員也都是山西省比力出名的老中醫。比方,贾得道讲中醫根本和醫學史這两門课,朱進忠、王宁讲伤寒论、金匮要略,罗國钧讲內科學,邢维萱讲妇科學,费荣華讲兒科學,赵尚華讲外科學,王玉良讲诊断學,師怀堂、杨占林讲针灸學。昔時的讲堂条记和练習病案,我一向無缺完好地保留着。至今時時打開進修,每次都有新的心得领會。1978年,我又去山西省中醫钻研所深造,時代记實了八本临床醫案,按诸位教員的初诊、复诊、療效、經常使用法子加以分類和收拾,到達學以至用的目標。
1979年5月,我加入了天下统招中醫(藥)師测驗并顺遂經由過程。1979年9月,分派至山西省忻州卫校任中醫西席。
1981年,我有幸加入了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藥大學)天下丹方師資班,王绵之兼任首届班主任。那時,王绵之、黄庭佐、李庆業體系讲解四版《丹方學》。時代,印會河讲內科课程,任應秋、刘景源讲各家學說课程
玉米須茯苓茶
,,颜正華讲中藥學课程,刘渡舟讲伤寒论课程,赵绍琴讲温病學课程,傅仁杰讲金匮要略课程,程士德讲內經五運六气课程,錢超尘、周笃文讲醫古文课程。
▲韩仲成(左),國醫大家王世民傳授(中)、赵作伟在一块兒。
十年以內,我拜求20位名醫,融合领悟,以求醫術精進。20世纪80年月中期,我两次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去北京中日友爱病院请焦立德傳授诊治,贯通焦立德补肾强督汤的临證變革。我登門造访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周仲瑛傳授、陕西中醫藥大學的张學文傳授、中國中醫科學院藥物钻研所的高晓山傳授,湖北中醫藥大學的梅國强傳授,和何任傳授、张大宁傳授、万友生傳授、方藥中傳授、朱仁康傳授、吕景山傳授。我還曾於1983年就教程士德傳授關於“精、气、神一體”的問题。
我與國醫大家王世民傳授来往40余年,情同父子,我的每步發展都離不開他的指导。2003年,王世民举薦我為《谢海洲醫學文集》钞缮书稿。130万字的文集,我用了三個月的時候誊抄完。從抄錄书稿中,我學到了谢海洲傳授關於脑
kubet
,髓病等疑問病的诊治法子,也领會了谢海洲的學術思惟、临床履历和治學特色的菁華。
侍诊之路
1978年秋,孟河醫派费伯雄的師承傳人印會河傳授来山西省太原市讲學。印會河是我的教員王世民的教員。王世民将我保举给印會河傳授。我的朴拙和勤恳,深得印會河的欣赏,為给我一個“名分”,印會河接管我為“遥從門生”。
受我约请,已經是古稀之年的印會河别離於1988年、1991年、1993年,從北京千里跋涉,露宿風餐,三次来山西省保德县义诊、示教。印會河的“三進山城”,一度被傳為美谈。
▲韩仲成和印會河傳授在一块兒。
印會河每次来保德县,都是义诊一個月,時代不收取任何用度。在這時代,我天天侍诊摆布。對這可贵的機遇,我非分特别爱惜,常白日侍诊,晚上收拾日志,潜心钻研病案。我勤於動脑、動口、脱手,常常發問题,印會河對我有問必答,耐烦解難释疑。
印會河說:“我深刻县乡义诊带學,不是為了挣錢。一為给老苍生多治病、治好病。二為引导你临床進修。”因為患者不少,上午的門诊時候常常延迟至午一點半摆布才能竣事。
印會河說:“来几多患者咱诊几多。必定要讓患者得意,由於他們奔我而来,不克不及讓人家白跑。能為下层這麼多老苍生治病,我累點兒也欣慰。给患者治好了病,我的心境也愉悦。
印會河說:“我深刻县乡义诊带學,不是為了挣錢。一為给老苍生多治病、治好病。二為引导你临床進修。”因為患者不少,上午的門诊時候常常延迟至午一點半摆布才能竣事。印會河說:
一全國午,秋雨蒙蒙,咱們正在會商上午的病案,一位中年男人排闼進来讲,他家里83岁的老父親高某雙目失明,举措未便,想请印會河去家里看看,印會河立即承诺。咱們一行人步行到高某家,先测高某的血压,又對其望、聞、問、切,經四诊合参,最後予以中藥三剂。
高某冲動地對印會河說:“1962年,我那時在山西省雁北專署事情,因支气管哮喘爆發,去北京的东直門病院就醫,正好是您给我看的病。一晃近30年曩昔了,没想到本日會和您在舍間會見。”印會河說:“感谢高老師长教師還记取我,请你多多珍重身體。”
經由過程這件事,我不禁想到,古代中醫教诲中,門生出師之時,教員要送两件工具:一把雨伞,一盏灯笼。這此中包含的意义就是,為病家治病要不分日夜,聞風遠扬,冒雨而行。在今世,這類同心專心為患者的精力依然要倡导。
大醫示人以法,印會河醫海扬帆数十年,将终生精神奉献给了所酷爱的中醫藥奇迹。同時,他特别注意中醫人材的培育,重教爱生,使中醫藥奇迹後继有人,對學生、钻研生及門徒傳道、授業解惑,诲人不倦,讲授內容丰硕,概念怪异。印會河既是一代名醫,也是一代名師,是担當發扬孟河學術的有力践行者。
“博采名師煅赤金”,這是我50多年進修中醫的颠末。我也在修習中醫的門路上,學會了程門立雪,見贤思齐,虚心勤學。
傳承之路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證多”,這是历代醫家的履历之谈。中醫教诲夸大學生現實能力的培育,因此傳统的祖傳師授模式的特色是在随師临诊、同病家直接接触的進程中完成學業。邊理论、邊實践、邊進修、邊临诊,是中醫教诲行之有用的讲授法子。
1984年秋,我從忻州卫校调至保德县人民病院事情,1998年又任保德县中病院副院长。2003年10月,我從保德县中病院退休,然後創辦了鹤年堂中醫诊所,一向對峙担當孟河醫派學術精華,做一位守正立异的中醫人。前人有“建功,树德,立言”三立之說,把學識奉献给後人,以仁厚之心回馈社會。我作為孟河醫派第四代傳人,印會河的入室門生,多年侍诊摆布,记實了1600余则醫案,撰寫222篇日志,2012年出书了《随印會河侍诊记》,正如國醫大家王世民在序中所寫:“该书內容丰硕,真實靠得住,對印老的《中醫內科新论》有某些弥补與解读。最寶贵的是记實了印老高超的醫術和博識的學識,没有水份,没有添枝接叶的造作。”
别的,在王绵之的支撑與鼓動勉励下,历經五年時候,我将课程讲稿資料收拾成《中醫丹方讲用》一书,凡五十万言。该书既融汇了王绵之、印會河、王世民等老一辈中醫名家的用方履历,又参加了我本身的独到看法。
在王世民的引导下,我将所收藏的印會河1617则醫案,精心挑選,擇其记實完備(包括复诊)且療效靠得住的部門,完成《印會河抓主症驗案汇解》一书。其病案虽不克不及代表印老學術履历的全数,但井蛙之見,可見一斑。该书資料弥足贵重,可以說是我師從印門的一大功效。
20世纪90年月中期,凡临證療效靠得住的門诊病历,我都成心保藏,终极收拾成拙著《韩仲成50年临證驗案》。2008年,再有拙著《仲成醫錄》出书。
30年来,我手中笔不绝,颁發學術论文60余篇,出书中醫著作7部,凡约300万言。“跟名師,重临床,勤总结,善傳承”是我從治療學50余年成绩本身的秘诀,這也應是中醫藥人材發展的關頭。
時至本日,我更能领會到昔時印會河傳授為我题字的深意,特援用至此,與诸位读者共勉:“印門作學尚求真,鼻息難容仰前人。寓意云西遥門生,治醫切莫信圖腾。”
歡迎光臨 台灣中醫藥大學交流論壇 (https://bbs.shutcmts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