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醫藥大學交流論壇
標題:
中醫對10种皮膚病的神奇止痒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3-10-25 01:16
標題:
中醫對10种皮膚病的神奇止痒方法
辨证加减:热重化毒者選用焦山栀、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地丁;热夹湿毒者選用黄柏、車前子、萆薢、海金沙、款項草、蚕沙;热而夹風者選用青蒿、蝉蜕、木贼草、青葙子、桑叶、牛蒡子等。
五、润燥止痒
燥痒虽有内伤精血,外受燥邪所袭之殊,但其润燥止痒的根蒂乃在肝、肾两脏。
治宜润燥息風、滋膚止痒,選用地黄饮子,藥用何首乌、天冬、麦冬、山藥、沙苑子、枸杞子、干地黄、合欢皮、百合、钩藤、龙眼肉、东阿胶、小胡麻、白芍、夜交藤、紫齿贝、磁石等。
辨证加减:兼血热選用丹皮、紫草、白茅根;兼贫血選用桑椹子、玄参、熟地;兼血瘀選用丹参、桃仁、红花、苏木。
六、消食止痒
暴食鱼、虾、蟹和海鲜之类動風發物,胃難磨腐,酿致食毒發痒。
治宜消食导滞,選用保和丸,藥用神曲、山查、苏叶、蒲公英、胡黄連、廣木香、乌藥、谷芽、麦芽、鸡内金、大黄、陈皮等。
七、解毒止痒
金石藥品,性温味烈,若持久内服常會致使阴灼液耗,皮膚瘙痒颇重,治宜护阴解毒、息風静痒。
選用解毒養阴汤,藥用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石斛、玄参、生地、丹参、金银花、蒲公英、天冬、麦冬、地骨皮。
八、化瘀止痒
用於气滞血瘀,凝结结块,經气不顺畅之發痒,瘀滞结块,痒時非抓至乌血外溢者,治宜活血散结,選用桃红四物汤。
辨证加减:瘀而兼热,選用生地、蒲黄、丹皮、赤芍、甲珠、桃仁、大蓟、茜草、地榆、丹参、凌霄花、郁金、山茶花、益母草、败酱草;
瘀而兼湿,選用马鞭草、路路通、花蕊石;瘀而兼寒,選用三7、當归、乳香、泽兰、川芎、石菖蒲、皂刺、王不留行、刘寄奴、苏木、血竭等。
九、醒酒止痒
饮之或過多喝酒後,温热之毒,积於肠胃者,治宜醒酒利尿,選用葛花醒酒汤。解酒之毒,一是从肌膚而解,選用白豆蔻、香橼皮、砂仁、葛花、枳椇子、西河柳、丁香、肉豆蔻、白藊豆、高良姜、煨草果、桑椹子、山查等。
二是从小便而解,選用泽泻、猪苓、茯苓、白茅根、竹叶等,以上下分消其湿气。
十、补虚止痒
因虚致痒也其實不少见,补虚止痒要分清阴、阳、气、贫血的分歧,然後别離施治。偏於阴虚而痒者,治宜滋阴息風,方用沙参麦冬饮,藥用石斛、沙参、天冬、麦冬、鸡子黄、干地黄。
偏於阳虚而痒者,治宜扶阳止痒,方用黄芪建中汤,藥用紫石英、黑附块、上肉桂、补骨脂、山萸肉、沉香、巴戟天、淫羊藿、仙茅等。
偏於气虚而痒者,治宜益气止痒,方用四正人汤加味,藥用黄芪、党参、白術、山藥、冬虫夏草、人参、甘草等。
偏於贫血而痒者,治宜養血止痒,方用四物汤加味,藥用熟地、當归、阿胶、桑椹子、何首乌、白芍、夜交藤等。
老中醫止痒十法
1、表散風寒止痒法:
肺气不足,風寒客於肌膚,卫阳被遏,與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於經,身痒而發風團疹。《证治绳尺》曰:“汗出當風”。風结於肌肉,與热气并,则生㾦疹。寒主收引,外相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刮風團疹块,并有恶寒,無汗,
消除眼袋
,發烧,舌苔白,脉浮紧,而構成荨麻疹,每遇凉風而加剧。
治以發散風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q8娛樂城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開腠、發汗散寒。加荆芥、防風驱風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膚子、蝉蜕散風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2、分散風热止痒法:
卫外不固,風邪侵袭,客於外相腠理之間,郁久化热,風热相搏,身热發痒,呈現赤色粟粒状丘疹,高發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為重。《素問·四季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風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風通圣散加减。
防風、荆芥、薄荷發汗解表,使風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膚子、牛蒡子疏風解肌透表疹;連翘、當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風热毒邪内外分消而解。
3、搜風化湿止痒法:
風、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枢纽關头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决裂,排泄液汁,浸淫成片,舒展全身多處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於皮膚……,由凉湿折於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風化湿。
方用當归拈痛汤加减。
防風、荆芥、羌活宣透枢纽關头之風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風湿;苍術、白術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當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養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4、升清降浊止痒法:
清升浊降,乃是心理常态。因體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風邪,隔绝气機,清浊失调,内外梗阻,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發瘾疹。《伤寒序例》曰:“民風相搏、必發瘾疹。”風邪内不得泄,结於肠胃,阴浊不降,大便干燥,胸中烦热,身热瘙痒,搔之起赤色風團疹块,垒成条,热起冷伏,舌红苔燥,脉数。
治以升清降浊,调停气機。
方用起落散加味。
蝉蜕、僵蚕升阳中之清气;大黄、姜黄降阴中之浊阴,加荆芥、防風、地膚子宣散疏風透疹。
表里通和,杂气風毒得泄,湿疹自消。
5、益气活血止痒法:
因脾虚肝郁,肺气不足,常自汗出,風邪乘虚结於外相腠理之間,外不宣透,内不得泄,身痒搔而刮風块疹。高發於胸背,上午為重,舌淡苔薄白,脉虚。《诸病源候论》曰:“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當風,民風搏於肌肉,與热气并,则生㾦㿔”。
治
電熨斗
,用益气固卫。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風散加味。
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解肌和谐营卫;黄芪、党参、益气固卫;防風、荆芥、白藓皮、地膚子散風透疹止痒。
6、滋阴润燥止痒法:
阴虚風燥,营血不足,外感風邪,或热燥化風,風热相搏,结於肌膚,午後發烧,肢节烦痛,口燥咽干,渴不欲饮,身痒或显現㾦蕾風,或無疹身痒,入暮為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巢元方说:“夫人虚,風邪客於营卫,溢於皮膚之間,與虚热并,故遊奕遍體,状若虫行也。”
治以滋阴润燥,凉血和营。
方用當归饮汤加减。
當归、白芍養血润燥;生地、何首乌滋阴润燥;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和营。有疹加白藓皮、地膚子散風透疹,使阴血兴旺,瘙痒自除。
7、温通經脉止痒法:
肾阳虚气化無力,脾阳虚運化失调,复感風寒湿之邪,客於肌膚,阻滞脉络,外不透达,内不宣畅。身微痒起白色大块風團疹,遇冷则甚,四肢不温,舌淡嫩,脉细数。構成寒湿㾦㿔風。即現代醫學的血管神經水肿性荨麻疹。巢元方说:“人皮膚虚為風邪所折,则起痒疹,寒多则色赤,風多则色白,甚则痒痛”。
治以温經散寒,養血通脉。
方用當归四逆汤加减。
桂枝、细辛温經通脉,散内外之邪;當归、白芍补血養营;甘草、大枣甘温益脾性;荆芥、防風驱血中之風;白蔻温脾燥湿;苍術燥湿健脾;苡米、通草利血中之湿。
脉络畅达,气血充盛,風寒湿邪得除,痒疹消散。
8、清热解毒止痒法:
因蚊、蚤、蜘蛛、毒虫等叮咬皮膚,毒邪内侵。《外科正宗》曰:“恶虫乃禀阴阳毒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凡是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虫叮咬释毒,侵结於皮络,郁久發烧,搔之起红润硬块疹,愈搔愈多,遍
支票貼現
,布全身,發烧汗出更重,痛痒交加,舌红脉数。
此属毒热结於皮络,治以清热解毒法。
方以升麻解毒汤加减。
升麻、防風、羌活、牛蒡子宣散解毒,透
美白針
,痒止痒;大黄、黄芩泄热解毒,使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9、搜風除湿解毒止痒法:
巢元方说:“湿癣者,亦有匡廓,如出行侵淫。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湿多風少,故為湿癣也,其里亦有虫”。因血热湿盛,复感風邪,風與湿相合结於阳络,郁久風胜,则化為虫,產生對称性痒疹,如两肘、腋、腘窝等處。痛痒之急,搔之流水,浸淫成片,逐步扩展面积,而成湿癣,舌红苔腻,脉数。
治以清热除湿,搜風解毒。
方用湿癣解毒饮。
荆芥、防風、羌活、独活、蝉蜕搜風通络,以解風毒;黄柏、黄芩、银花、連翘泄热以清热毒;白藓皮、海桐皮、苦参、苍術、土茯苓、蛇床子、萆薢通络燥湿杀虫以解湿毒。
久服湿癣自愈。
10、搜風解毒活血止痒法:
風热郁於皮膚腠理之間,化毒為虫,皮膚作痒,產生块疹成片,硬如牛领名曰牛皮癣。厚而凋谢,色白而痒,搔起白屑,逐步舒展全身,舌红而干,脉洪数。乃風热血燥,不克不及充養肌膚而至之干癣证。《诸病源候论》曰:“干癣但有匡廓,皮膚索痒……毒气多湿气少,则風沉入深,故無汁為干癣也,此中亦生虫”。
治以搜風清热解毒活血。
方用宣風换肌散加减。
荆芥、防風、羌活搜經络之風,黄芩、黄連、栀子清热泄肺胃之热邪;丹皮、當归、川芍、桃仁、红花凉血活血以散風(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灭);生地、首乌滋阴養血,润肌膚以除疡,白藓皮、蝉蜕、乌蛇善治各类癣疮。
别的醫治干癣病可共同蛇蜕油煎酥,研面逐日冲服3克,大豆煎水服之,结果益佳。
對付這麼“難搞”的皮膚問題,古代醫者也潜心钻研醫治的法子。接下来要说的是,明朝“外科圣手”陈實功,记實在《外科正宗》的一個很是着名的丹方——消風散。
该方的構成重要為:
當归、生地、防風、蝉蜕、知母、苦参、亚麻、荆芥、苍術、牛蒡、石膏各6克,甘草、川木通各3克。
原方是用散剂:大略一看,藥味仍是比力多的。可以喝汤剂。
當归九、生地30、防風九、蝉蜕六、知母九、苦参六、亚麻六、荆芥1二、苍術1二、牛蒡1二、石膏30,甘草九、川木通3克。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肚時服。
功效主治:
養血祛風,清热燥湿。治風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停,及大人小兒風热瘾疹,偏身云片黑點,乍有乍無者。
原文是如许写的:
“治風湿病,渗透血管,引發成人和兒童的疥疮、瘙痒和發烧成瘾性皮疹,并在全身分布云斑。”等疾病。
简而言之就是它能醫治各类皮膚病包含湿疹、荨麻疹等。這些病都有一個配合的特色就是皮膚“痒”!以是称该藥為“止痒神方”。
歡迎光臨 台灣中醫藥大學交流論壇 (https://bbs.shutcmtsa.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